info

法治资讯

法治资讯

法治资讯

舆情发展周期需要关注的注意事项

发布时间:2020-07-08来源:未知点击次数:打印作者:小 编字号:

舆情事件在网络传播过程中体现出一系列阶段性特征,每一个阶段都需要重视并加强应对。
       ◆ 潜伏期
       舆情潜伏期发生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初期,由于时间短暂,网络信息处在初始阶段,多数媒体尚未认识到其传播价值,在这一阶段多呈现消极状态。虽然此时出现了少量曝光者,他们往往是事件中的利益相关者,但由于缺少必要传播者,此时的信息传播较为微弱且仅限于局部,舆论场上可能出现一些负面评论,但由于缺少证据支撑尚不能引起广泛传播。这一阶段是舆情处置的黄金时期,如果相关部门能够及时安抚利益相关者并做必要的舆论引导,那么舆情事件就可以在出现之前被平息。
       2017年3月15日,某媒体发布《八旬老人开摩托载百岁老母看病被罚,南京交警:系无牌无证》一文,有选择地报道南京交警一起执法事件。报道通过暗示诱导的方式让网民对南京交警不近人情的执法方式提出批评。面对舆情,南京浦口交警抓住舆情潜伏期这一关键时刻,在媒体发文后、舆情未升温前迅速回应“最后交警还送二老去了医院,通知了家属,可惜媒体不愿提我们的工作”,取得不错的效果。
       ◆ 整合期
       当舆情事件的相关信息逐渐累积后,便进入舆情整合期。这一阶段舆论场上的关注者开始增多,开始高强度输出信息;媒体加大关注度,事件详细报道开始推进,更多专业信息开始进入。这一阶段事件的全貌开始被公众所知,相关部门需加强监测:一方面持续关注曝光者的动态和媒体跟进的情况,另一方面在作回应时要充分准备话术技巧,不要因失语妄言造成舆情回应失当或激化矛盾。
       6月4日发生的江苏常州金坛河滨小学学生坠楼事件引发关注。6月12日,金坛区政府办、区教育局、区公安分局成立的联合调查组就此事发布通报表示,未发现当天课堂中存在辱骂、殴打学生情况。但后续经报道,涉事教师承认曾掌掴坠楼小学生。当地不经调查就甩锅式的回应,不仅让家长无法接受,舆论也意气难平。媒体称,还有很多事实亟待厘清,一份简单的通报不是终点。
       ◆ 爆发期
       舆情信息积累到达临界值后进入爆发期,舆论事态升级引起公众广泛注意,媒体的聚焦开始影响事件相关方的处置形象,对公众造成较大心理冲击。在信息需求驱使下,大量非利益相关的个体加入关注人群,事件的进一步报道持续增加,网络互动规模扩大。这个阶段如果相关部门处理不当,会使矛盾激化。
       2019年11月发生的河南禹州7岁女童眼睛被同学塞纸片事件引发社会各界关注。有媒体了解事件进展时,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工作人员“我们和你们知道的一样多”“不知道”等简单粗暴的回复,引发舆论对当地的批评、嘲讽。有网民批评其“权力任性”,更有人表示“这都什么年代了,一点舆情应对意识都没有”。

收 藏    关 闭